專家縱論水中礦物質與健康關系:反滲透膜凈水未必健康
發布時間:2019-06-03 17:31:40 |
瀏覽數:1467
凈水論壇小編最近在網上發現一篇文章,是關于喝純凈水好還是喝礦物質水好,內容由央視網轉發,講述了相關專家在討論水中礦物質和健康的話題。那么究竟是喝純凈水好還是喝礦物質水好?請各位讀者發表自己的觀點,歡迎大家參與投票。
第十三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記者盧海寧)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第十三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與健康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次大會上,人們對于日常膳食,正在由“吃飽吃好”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變,其中,與人們息息相關的飲用水健康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
水是我們每天都要喝的必需品,但現在市場上包括純凈水、蒸餾水、礦泉水、山泉水、弱堿性水等飲用水琳瑯滿目,在消費者挑花了眼的同時,不禁要問,什么樣的水是“好水”?怎樣喝水才更健康?5月23日,在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水中礦物質和健康國際論壇”上,多位國內外環境學、營養學權威專家,就“水中礦物質與健康的關系”進行研討,包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反滲透膜凈水未必健康”、“膳食補充劑不如天然水來得好”等一個個觀點被拋出。那么,你手中的這瓶水真的健康嗎?
馬冠生教授
“反滲透膜凈水未必健康”
近日,環境保護部關于2016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梢?,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利用”是當前人民普遍關注并與自身息息相關的議題。在本次論壇上,有人提出,老百姓如何正確使用凈水器,如何在健康與安全方面進行兼顧?
對此,北京大學營養系主任、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教授表示,兼顧節能與經濟,飲用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他說,安全的,天然的,自然的水,才是最好的水。
第三軍醫大學,全軍軍事作業與環境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舒為群教授說,要根據不同水質決定使用的凈水工藝。她表示,目前我國的自來水基本上是達標的,考慮到北方水質偏“硬”,水垢較多,影響口感,可以適當使用凈水器進行過濾,但不建議長期飲用“反滲透膜”工藝處理過的水。如果不得已選擇“過度凈化水”,需要注意進行礦物質的補充,合理膳食,讓體內的礦物質保持平衡。
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及生物統計系首任系主任何卡也表示,如果不放心自來水的水質,可以加一個過濾器,但在凈化了水質的同時,水中一些有益的營養素也會被過濾掉,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需要使用者自己來斟酌。
“膳食補充劑不如天然水來得好”
市場上包括“純凈水”、“蒸餾水”等品種可謂是琳瑯滿目,而有些人還偏偏就愛喝這種不含礦物質的“純凈水”。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德國鎂研究學會前主席Jürgen Vormann教授表示,在歐洲人們幾乎不會選擇純凈水,同時歐洲主要國家有著完善的法律,針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飲用水標準均作出明確要求。此外,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專家和權威機構提示過,人體不宜長期喝純凈水,因為它完全不含礦物質。對此,與會嘉賓產生了疑問:為了飲用水安全,在飲用純凈水的情況下,進行膳食補充劑的適量補給是否可行?
Jürgen Vormann教授
對于這個問題,何卡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你可以分析出一顆蘋果所含的所有營養素,但你無法制造出一個蘋果。他表示,自然界的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配比是現在科學技術所無法調制的。這在美國有個獨特的稱謂,叫“Gods Recipe”,翻譯過來叫“上帝的配方”。因此單純將人體所需礦物質糅雜成一顆所謂的“大力丸”服下,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舒為群教授則表示,人工添加很難達到自然配比,只有天然水才是最好的,膳食補充劑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美國心臟病學雜志日前發表文章,當我們使用鈣補充劑時,它可能會以結晶的形式沉淀在血管中,從而增加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她表示,相對于膳食補充劑,飲水這種細水長流式的補充是最經濟,也是最安全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是中國的一句俗諺,如今卻成為了專家們關注的營養學前沿。
何卡教授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一直從事營養相關研究,他做了一個非常有趣而科學的調研。這個調研的標本是世界范圍內的長壽地區。他發現世界長壽地區飲用水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水質呈弱堿性。何教授講到:有些人認為水的酸堿性對人體酸堿平衡沒有影響,因此對健康也沒有影響,這是一種理解錯誤,弱堿性的水意味著水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是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他指出,在世界長壽地區的飲用水都是pH在7-8.5之間,呈弱堿性,并且這些地區心血管相關疾病、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都相對更低。
何卡指出,水是必需的營養物質,也是其他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礦物質的載體。然而由于地區間自然環境乃至土壤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綜合微量元素的差異。他目前正在對地區間綜合微量元素差異進行研究,試圖發現長壽地區的健康奧秘。
記者也注意到,世界衛生組織也專門對此問題開展過專題研討,并且相關研究內容已經匯集成《飲用水中的營養素》一書。馬冠生教授指出,不僅是世衛組織的研究,國內也存在礦物質攝入不理想的情況,根據相關調查,國內居民膳食結構中鈣等營養素攝入不足,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飲用水中的鈣鎂就是非常好的補充。
馬教授進一步建議,我國相關單位對水中營養素占總攝入的貢獻進行調查,對于礦物元素缺乏的地區,有針對性的開展飲用水的營養干預。
第十三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記者盧海寧)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第十三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日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與健康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次大會上,人們對于日常膳食,正在由“吃飽吃好”向“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變,其中,與人們息息相關的飲用水健康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
水是我們每天都要喝的必需品,但現在市場上包括純凈水、蒸餾水、礦泉水、山泉水、弱堿性水等飲用水琳瑯滿目,在消費者挑花了眼的同時,不禁要問,什么樣的水是“好水”?怎樣喝水才更健康?5月23日,在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水中礦物質和健康國際論壇”上,多位國內外環境學、營養學權威專家,就“水中礦物質與健康的關系”進行研討,包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反滲透膜凈水未必健康”、“膳食補充劑不如天然水來得好”等一個個觀點被拋出。那么,你手中的這瓶水真的健康嗎?
馬冠生教授
“反滲透膜凈水未必健康”
近日,環境保護部關于2016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梢?,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利用”是當前人民普遍關注并與自身息息相關的議題。在本次論壇上,有人提出,老百姓如何正確使用凈水器,如何在健康與安全方面進行兼顧?
對此,北京大學營養系主任、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教授表示,兼顧節能與經濟,飲用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他說,安全的,天然的,自然的水,才是最好的水。
第三軍醫大學,全軍軍事作業與環境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舒為群教授說,要根據不同水質決定使用的凈水工藝。她表示,目前我國的自來水基本上是達標的,考慮到北方水質偏“硬”,水垢較多,影響口感,可以適當使用凈水器進行過濾,但不建議長期飲用“反滲透膜”工藝處理過的水。如果不得已選擇“過度凈化水”,需要注意進行礦物質的補充,合理膳食,讓體內的礦物質保持平衡。
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及生物統計系首任系主任何卡也表示,如果不放心自來水的水質,可以加一個過濾器,但在凈化了水質的同時,水中一些有益的營養素也會被過濾掉,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需要使用者自己來斟酌。
“膳食補充劑不如天然水來得好”
市場上包括“純凈水”、“蒸餾水”等品種可謂是琳瑯滿目,而有些人還偏偏就愛喝這種不含礦物質的“純凈水”。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德國鎂研究學會前主席Jürgen Vormann教授表示,在歐洲人們幾乎不會選擇純凈水,同時歐洲主要國家有著完善的法律,針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飲用水標準均作出明確要求。此外,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專家和權威機構提示過,人體不宜長期喝純凈水,因為它完全不含礦物質。對此,與會嘉賓產生了疑問:為了飲用水安全,在飲用純凈水的情況下,進行膳食補充劑的適量補給是否可行?
Jürgen Vormann教授
對于這個問題,何卡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你可以分析出一顆蘋果所含的所有營養素,但你無法制造出一個蘋果。他表示,自然界的食物中所含營養素的配比是現在科學技術所無法調制的。這在美國有個獨特的稱謂,叫“Gods Recipe”,翻譯過來叫“上帝的配方”。因此單純將人體所需礦物質糅雜成一顆所謂的“大力丸”服下,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舒為群教授則表示,人工添加很難達到自然配比,只有天然水才是最好的,膳食補充劑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美國心臟病學雜志日前發表文章,當我們使用鈣補充劑時,它可能會以結晶的形式沉淀在血管中,從而增加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她表示,相對于膳食補充劑,飲水這種細水長流式的補充是最經濟,也是最安全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原是中國的一句俗諺,如今卻成為了專家們關注的營養學前沿。
何卡教授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一直從事營養相關研究,他做了一個非常有趣而科學的調研。這個調研的標本是世界范圍內的長壽地區。他發現世界長壽地區飲用水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水質呈弱堿性。何教授講到:有些人認為水的酸堿性對人體酸堿平衡沒有影響,因此對健康也沒有影響,這是一種理解錯誤,弱堿性的水意味著水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是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他指出,在世界長壽地區的飲用水都是pH在7-8.5之間,呈弱堿性,并且這些地區心血管相關疾病、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都相對更低。
何卡指出,水是必需的營養物質,也是其他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礦物質的載體。然而由于地區間自然環境乃至土壤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綜合微量元素的差異。他目前正在對地區間綜合微量元素差異進行研究,試圖發現長壽地區的健康奧秘。
記者也注意到,世界衛生組織也專門對此問題開展過專題研討,并且相關研究內容已經匯集成《飲用水中的營養素》一書。馬冠生教授指出,不僅是世衛組織的研究,國內也存在礦物質攝入不理想的情況,根據相關調查,國內居民膳食結構中鈣等營養素攝入不足,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飲用水中的鈣鎂就是非常好的補充。
馬教授進一步建議,我國相關單位對水中營養素占總攝入的貢獻進行調查,對于礦物元素缺乏的地區,有針對性的開展飲用水的營養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