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礦泉水
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礦泉水含有國家標準規定的礦物質及限定指標。水質較硬,不適合兒童、老人、孕婦及腸胃消化功能弱等人群。需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可以起到補充礦物質,特別是微量元素的作用。

02
天然水
主要來源于天然的山泉,水質的好壞取決于做為水源的泉水本身的特質,水中的物質的含量也不盡相同,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但含量低于礦泉水,合格的山泉水不會有危害,屬于低礦化飲用水,適合兒童、老人、孕婦及腸胃消化功能弱等人群的日常飲用。


供水提醒:自來水就是通過把江河湖泊等天然水源,經過處理凈化達到飲用水標準后,才輸送到千家萬戶中哦。
03
純凈水
純凈水是經過分離過濾的飲用水,一方面濾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質,另一方面也濾掉了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食物中的鈣比水中的鈣吸收要來得慢,低很多。長期飲用純凈水,不僅不能補充鈣、鋅等微量元素,體內已有的礦物質反而會被純凈水吸收排出體外。
了解水之后,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喝呢?一起來看看吧!

讓主動喝水成為習慣
過去是“口渴了才喝水”,現在提出“口不渴也要喝水”,即“主動喝水”這是因為水在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以及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絲毫不遜于蛋白質等營養要素。飲水量不足會使許多人的神經肌肉狀態不佳,肝與腎的功能降低,應排泄出去的廢物因不能隨尿液代謝出去而聚集,容易形成結石。等口渴感出現時,體內缺水已相當嚴重,此時補水難免有“亡羊補牢”之憾。因此,應爭取在口渴感產生之前就補水,冬春等寒冷季節更應如此。
晨起不宜喝涼水
很多人喜歡早起喝涼開水或者蔬果汁,認為這樣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利于“排毒”。然而此法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體內部溫度為37.5~38℃,不在適宜溫度范圍內的話,不能達到最佳的微循環運送效果。
從中醫角度來看,長時間晨起吃生冷食品容易傷陽氣,可能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因此,晨起還是以喝溫開水為宜。
水燒開3分鐘再喝
開水中含有少量的亞硝酸鹽,但不會構成對人體的影響。如果水燒的時間過長,亞硝酸鹽就會大量產生。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水溫密切相關:煮沸1~3分鐘,水中的亞硝酸鹽會增加得很緩慢;煮沸超過5分鐘,其含量會突然升高;煮沸10分鐘,這種有害物質會成倍增長。因此,自來水還是以煮沸3~5分鐘為宜。
來源:智水云訂閱號